您当前所在位置: 主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热点

“教育这面旗帜不能倒”——沭阳教育高质量发展侧记

发布时间:2021-07-19 15:47|栏目:行业热点 |浏览次数:

       中国江苏网11月16日宿迁讯(通讯员 吕述谡 叶敬宝 记者 薛惠芹)教育质量稳步提升,高考成绩连续九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,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位居全市之首,基础教育影响力辐射周边县区市,成为苏北教育高地……在我省沭阳县,独具特色的“南北合作、筑巢引凤、借鸡下蛋、雁行引领、鲶鱼效应”“沭阳教育模式”,让沭阳的教育成为一面鲜亮的旗帜。

  

  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重要的民生工程,事关全县长远发展。要全力优先发展教育,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,做好布局规划,提升办学条件,学习借鉴如东成功经验,深化教学改革,提高教育质量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。”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说。

  筑巢引凤,形成独具特色的“沭阳教育模式”

  沭阳是江苏人口第一大县。“办人民满意教育”一直是沭阳县委县政府努力的方向。最近数年间,沭阳加快推动教育均衡、优质、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步伐,不断优化教育布局,改善办学条件,深化教学改革,构建完善教育生态,走出了一条“办人民满意教育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
  

  教育兴则事业兴。沭阳县引进优质教育资源、迅速提升高中办学水平,与如东县政府合作创建一所四星级公办普通高中——沭阳如东中学。建校十年,该校创造了“本科升学率稳定在90%以上、高考成绩连续八届位居宿迁市第一”的佳绩,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向了清华、北大、复旦、交大、南大、浙大等名牌高校,62名学生达清华、北大录取线,24人进入清华、北大深造,4人获得宿迁市高考文理科第一名,连年捧回“宿迁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特等奖”,沭阳如东中学成为数十所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。

  沭阳如东中学的扎根和成长,催生葡萄串效应,沭阳如东实验学校、沭阳如东实验小学先后兴办,成为全县乃至苏北地区教育的标杆和旗帜。近年来,两地将合作逐步向职业教育领域扩展,由单向支援到谋求共同发展,合作交流的领域越来越广。

  “鲶鱼效应”,激活沭阳教育一池春水

  沭阳县实验小学是城区老牌名校,该校牵头创办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后,第一实验小学又牵头创办南湖小学。而去年,南湖小学又牵头创办南关小学新校区。得益于名校办新校的裂变扩张模式,沭阳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快速扩张,城区学校“大班额”现象基本得到解决,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进城后,家门口就能“上好学”。

  

  沭阳如东中学的迅猛发展激活了沭阳教育的一池春水。随着两地合作办学的深入,沭阳加快了推动教育均衡、优质、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步伐。同时,引进如东县优质教育资源所带来的“鲶鱼效应”,让沭阳教育发生了深层次的改变。特别是自2018年起,沭阳启动城区“十校联建”工程,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三年来,沭阳投入20亿元,建成10所学校,新增2.5万个学位,明年还将建成10所学校。

  沭阳县委、县政府成立教育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,建立教育联席会议制度,将教育发展纳入全县目标考核,与干部任免、奖惩相挂钩,切实把教育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。

  特别是近年来,该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为花乡人民送上最丰厚的“民生大礼包”。全县高考本科达线约5.6万人,134名考生考取清华北大,连续九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。

  优化布局,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

  “教育发展顺应群众期盼,要坚持问题导向,采取更加有力措施,认真加以解决。”沭阳县委副书记、县长彭伟说。

  学前教育阶段,修订完善《沭阳县2018—2030年幼儿园布局规划》,制定详细的幼儿园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,规划中心城区共建有成型园90所;义务教育阶段,编制出台《沭阳县中小学2018—2030年布局专项规划》,并于2018年启动城区“十校联建”工程,有效缓解中小学生“择校热”“大班额”等问题;普通高中阶段,把地处乡镇的华冲中学高中部整体搬入城区,形成沭阳如东中学、沭阳高级中学、建陵高中、华冲高中4所学校齐头并进、竞争发展的格局。同时,扩大高中招生规模,目前,沭阳在省四星级高中就读学生占比约56%。

  

  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大辐射范围,整体布局上,沭阳积极鼓励“名校带弱校、名校办分校”,打造更多强强联合的教学联盟。在形成如东合作办学高中、初中、小学一体化格局后,进一步推动如东教育资源向乡镇和城区薄弱学校辐射,先后成立了“沭阳华冲中学如东班、自强班”、“沭阳如东实验学校桑墟班”,乡镇学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一流教育资源。

  卞建军表示,“教育这面旗帜不能倒”是县委、县政府对花乡人民的坚定承诺。最近数年间,沭阳不断提升办学条件,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共享。该县大力实施教育基础建设工程,高标准推进 “全面改薄”。此外,沭阳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优化师资配置。做好支教教师扶持工作,吸引集聚更多优秀教师来沭任教;加大教师补充力度,近四年,全县招聘新教师1700多名,对优秀人才采取直接面试、考察等招录方式,并给予岗位和住房补贴;加大教师培训力度,县教师发展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“优秀培训点”,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被评为“省优秀培育站”。

关于我们      网站资质      媒体关注      版权声明      联系我们

办公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国际创业园东区2号楼  版权所有/运营支持:万生泽(北京)教育科技有限公司 京ICP备20010646号

0.447115s